八闽新闻 东南网 2019-04-19 10:14
革命老区南平市建阳区书坊乡探索创建党建联盟,打破村级界线,将全乡17个党组织、20个专业合作社、13家企业纳入联盟行列,按实际需求已组建“吊瓜产业联盟”“美丽乡村建设联盟”和“项目推进联盟”,一跃从贫弱的偏远山区发展成为省级休闲集镇
太阳山下,党建联盟富了民
东南网4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通讯员 王柳珍)
“东方曙,林鸟叫,大地苏醒了,梆子声声催人去做工。热烈讨论,热烈操练,多紧张!突出生产莫放松!武夷干校,歌声嘹亮,晚会有唱有笑真欢乐。咱岗上守望着英勇的斗士,严防顽固蛋来进攻。”1943年,一首由时任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编写的《武夷干校歌》,在太阳山上传唱。
太阳山位于今天的南平市建阳区书坊乡。抗战时期,中共福建省委在太阳山上,指挥军民反对国民党顽固派,谱写了一曲红旗不倒的赞歌。如今,太阳山脚下的老区人民,继续发扬吃苦耐劳、无惧艰辛的革命精神,以党建聚力,从贫弱的偏远山区发展成为省级休闲集镇,谱写革命老区新篇章。
在书坊乡花园岭村,93岁高龄的“五老”赖玉英回忆起革命往事仍历历在目。
“1934年起,我丈夫代正生就为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做买办、送文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家上太阳山避难。”赖玉英说,太阳山与邵武和顺昌交界,方圆200多里山林茂密,地势隐蔽,是开展游击战的好地方。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对游击区和省委机关发动多次军事围攻。为保留革命火种,1942年10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及其武装迁驻太阳山。
“省委机关上山后与百姓保持了密切联系,我们经常为游击队员做鞋、做饭、洗衣服。”赖玉英说。
艰苦奋斗数十载,老区书坊紧随时代脚步,谋求新发展。
驱车驶往书坊乡,麻书莒线道路正在晋级改造,从书坊乡到建阳城区的半小时经济圈将在年内形成。“从前书坊乡是望不尽的山,老区人民被围困在大山里,要脱贫谋发展就要举众力,汇众智。”书坊乡党委书记姜丽华说,2016年以来,书坊乡汲取革命经验,由“一个人在战斗”走向“抱团谋发展”,探索创建党建联盟,还被评为省级休闲集镇。
“以往各党支部实力相差悬殊,对农村发展形成的合力不够。”姜丽华说,党建联盟打破村级界线,将全乡17个党组织、20个专业合作社、13家企业纳入联盟行列,按实际需求组建,已形成“吊瓜产业联盟”“美丽乡村建设联盟”和“项目推进联盟”。
党建联盟壮大特色产业,解决了书坊乡的脱贫难题。“以前村民种水稻、烟叶,地力不够肥,换不来生活开支。”书坊乡乡长暨雄青说,2015年,乡里引进吊瓜产业,吊瓜一年种、多年生,可利用山垄田种植,对劳动力要求不高,很快发展成为当地特色产业。
2017年,书坊乡投资2000万元,组建吊瓜产业联盟。联盟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由钱塘村党支部、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钱塘越娄瓜果专业合作社、吊瓜种植协会组成,支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打造出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吊瓜产业链。
“有了产业联盟支持,种植吊瓜不仅有前景,也有‘钱景’。”39岁的贵溪村民严家金一家五口人,只有他一个劳动力,以往种水稻费时费工,一年累到头,挣不了几个钱。2017年,在乡党委帮助下,他从农商行获得小额免息贷款3万元,种植13亩吊瓜。“乡农技站站长陈金寿是吊瓜种植专家,全程为我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合作社承诺优先提供种苗、收购吊瓜籽。”严家金说,种吊瓜管理简单,产量高,一年有4万多元收入。
“全乡资源贯通使用,避免恶性竞争,实现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起到‘1+1>2’的效果。”暨雄青说,在吊瓜产业联盟的带动下,如今全乡种植吊瓜6500亩,年产值近3000万元,种植吊瓜的87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万元,其中61户通过吊瓜种植实现脱贫。今年,吊瓜产业联盟阵容不断扩大,花园岭村将建立吊瓜产业发展平台,打造集加工炒制、培训、烘干、物流、交易、冷链、加工、仓储、电商于一体的示范基地。
“党建联盟能够群策群力巧解难题,让老区发展迈上快车道。”姜丽华举例说,在贵溪村,一条4.5公里的红军路直通太阳山下,2016年,贵溪村与国有红旗林场党支部形成“村场联盟”,双方投资40余万元共建红军路,打造红旗“森林人家”民宿。同时,与太阳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建立“村企联盟”,共同挖掘书坊乡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主题旅游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