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在《走遍中国》福州专题开机仪式上讲话 核心提示 央视大舞台,福建好戏不断!昨晚,反映闽商时代精神的大型电视文献片———《闽商》,在央视4套(国际频道)开播,成为第三届世界闽商大会的响亮前奏。这几天,央视4套《走遍中国》栏目组也遍访古城福州,用镜头讲述福建特色的温泉澡堂、三坊七巷、寿山村、昙石山……展示闽都千年文化底蕴。该专题暂定8集,每集30分钟,有望7月份与全国观众见面。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近年来,央视大舞台上,福建的“戏份”越来越重。从文化纪录片《三坊七巷》,到热播电视剧《施琅大将军》、《郑和下西洋》、《红色摇篮》、《怒海雄心》、《神医大道公》,再到央视心连心艺术团走进古田、湄洲岛……这些烙上福建印记的文化力作,正越来越多地通过央视这个大舞台,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并受到广泛好评和强烈追捧。有评论界人士指出,丰富多彩的福建文化一改“养在深闺”的历史,积极主动对接央视这样的大平台,将有助于让全国认识福建、了解福建,这也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解读《闽商》】 历时两年,讲述闽商精神 昨晚在央视开播的《闽商》是一部反映闽商时代精神的大型电视文献片,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广电集团等联合摄制,于5月16日至18日每天22时在央视4套(国际频道)播出,我省东南卫视等也将从5月17日起安排播出。 该电视片从筹备到制作完成历经近两年,专注于叙述福建商人的奋斗史、发展史,摄制组遍访闽商行迹、故里,行程遍及国内及东南亚地区,采访了数十位国内国际闽商研究权威专家,收集了大量珍贵的照片资料,对闽商的起源发展、经商故事、经商之道、闽商精神等,进行了生动、深入的挖掘和介绍,展现了闽商绵延久远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 全片共分“闽在海中”、“闽商无疆”、“闽商有道”、“商道泱泱”、“融通天下”5集,由作家张胜友和学者苏文菁担任文稿执笔人。日前在北京举办的《闽商》新闻发布会暨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对该片进行了热烈踊跃的研讨,《光明日报》15日特辟专版登载专家意见。 著名作家李准指出,《闽商》的创作者,把闽商的发生发展、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放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加以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加以审视,并站在人类文明对话的制高点上加以考量,赋予片子一种宏大的史诗气概。 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认为,《闽商》在叙述上的一大特色是,对闽商的历史回溯始终紧紧地与其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力的研究结合在一起,互动,互渗,形成了动态的、立体的、生动有趣的历史图画,说明世界如何融入华夏,华夏如何走向世界,直至元代泉州成为世界在东方的最大港口。此片令人信服地指出,17世纪全球贸易的中心在亚洲,而不是在欧洲。 【揭秘新戏】 很多故事,本地人都没听过 正在紧张拍摄的《走遍中国》之《走进福州》专题,由央视海外节目中心和福州市委宣传部联合推出,暂定8集,每集30分钟,总时长240分钟。具体安排为:《古建秘境》(3集)、《福地金汤》(2集)、《溯源昙石山》(1集)、《宋墓遗梦》(1集)、《天下寿山石》(1集),分别对应福州的三坊七巷、温泉、昙石山、茶园村南宋墓、寿山石等5个标志性文化领域。8集系列纪录片,如何展示福州城市的文化底蕴?这可吊足了观众胃口。编导们说,他们希望,片子里讲述的这些故事,不光是外地人爱看,甚至要引起本地人的兴趣。《福地金汤》编导李剑峰就自信地说,他们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走访众多专家,收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可能连本地人都没听说过,相信会让观众对福州温泉文化有一个重新认识。 【对话】 总编导莫骄:福建故事,总是令人期待 5月12日晚10点,央视科教节目制作中心主编、《走遍中国》之《走进福州》专题总编导莫骄再次抵达福州,指导各小组具体的拍摄工作。工作之余,莫骄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五个主题对应福州五个文化元素。”莫骄说,福州城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现在要通过短短几个小时的电视画面来呈现,非常考验智慧。五个主题相互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共同绘制出闽都文化的大图景。作为专题的总指挥,莫骄对福州文化做足了功课。他说,温泉是福州最老的文化之一,当地传统戏曲、市井民俗、人际沟通都在这里完成;三坊七巷,则孕育、包容了福州的城市文化;另外的三个主题是展现福州城历史的悠久、福州先祖闪光的才华与智慧以及在当代福州人身上的传承。 “五个内在的统一核心就是福州的城市文化,福州人的精神内涵。”谈起福建题材的专题片,莫骄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告诉记者,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与壮大,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甚至在海外,也有许多华人关注着福建、海西的发展。 这几年,越来越多以“福建”为主题的片子在央视播出,几乎每一部都令人期待,甚至连央视内部都强烈感受到这几年福建的“戏份”越来越重,福建人的争先意识越来越强。他希望,此次《走进福州》专题,同样能得到观众的认可,由此来展现福州千年文化古都的内涵,打造成福州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 【点睛】 “福建戏”频频登台的背后 正如莫骄导演所说,近年来,以福建为主题的各路好戏,频频在央视登台亮相,博得阵阵喝彩。今年1月在央视1套黄金时间热播的电视剧《红色摇篮》,就是典型例子。这部由中央电视台、福建省委宣传部、江西省委宣传部联手打造的影视作品,一经播出,就红透大江南北,不仅受到观众欢迎,还赢得了专家的交口称赞。 许多专家认为,《红色摇篮》的意义,不只是艺术创作上的成功,更是弥补了影视剧中反映共产党从井冈山到红军长征之间的历史空白,使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形成一幅完整的历史长卷。 对于《红色摇篮》的成功,导演金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除了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外,也离不开地方的大力支持。他回忆说,在福建拍摄期间,福建省委宣传部的主要领导,经常到剧组“探班”,共同探讨拍摄情况,甚至细微到关心演员的服饰,这令他非常难忘和感动。 《红色摇篮》只是福建的代表作之一。近几年,由我省参与制作、推广的电视剧观众都耳熟能详,比如2006年的《施琅大将军》、2009年的《郑和下西洋》,今年热播的《怒海雄心》和《神医大道公》,以及刚刚登录央视的文献片《闽商》,这些都是以福建地域、人物、历史文化为题材的优秀剧目。 与此同时,福建也成了央视重点关注的地方舞台。今年4月26日,央视“心连心”艺术团在湄洲岛进行慰问演出 ,弘扬妈祖精神,极大地提升了妈祖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心连心”艺术团一般每年在全国仅安排5场演出,一个省平均6年左右轮一次。而就在去年12月,“心连心”刚刚在龙岩古田会议会址出演,仅隔4个月又来我省,这在全国都很少见。 “以前福建在这方面推广力度不足,大部分作品、活动都局限在省内;但现在,有关部门正在转变观念,要创建文化强省,加快海西文化的建设。除了要很好地传承外,更重要的是,要让福建走向全国,让更多人认识、了解福建,而这个过程,就急需借助央视这样的大平台。”说起近年来福建频频在央视“露面”,有关人士不无感慨地说,从原来的关心力度稍弱,到现在积极主动地“走出去”,甚至在策划阶段就与央视的有关部门密切联系,为合作打下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观念转变,是促进福建文化繁荣的一股重要力量。(来源:福州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