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河,1957年10月11日出生,福建省龙岩市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第十届人大代表;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席团主席,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现任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2年,刚从福州大学地质专业毕业的陈景河满怀青春的梦想到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报到,并作为紫金山金矿普查项目负责,前往神奇的紫金山。从此,“骑着‘五龙'驾雾,伴着‘麒麟'入眠;多少汗水、多少艰辛,终于发现了我日思夜想的黄金!”(摘自《我与紫金,此生不了情》 陈景河)。1984年,陈景河首次在论文中提出“上金下铜”成矿预测,并在工程中得到验证,使紫金山金铜矿成为我国“七五”期间探明的重要金属矿床之一,《福建上杭“紫金山式”大型铜金矿床的发现、研究与勘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景河是紫金山金铜矿的主要发现者、研究者和现场勘查负责人。对紫金难以割舍的情结,让他在完成紫金山的勘探工作后毅然放弃大城市和条件优越的工作,来到贫困的山区县,走马上任“职工只有76人,总资产仅351万元,靠买卖零星矿产品度日”的上杭县矿产公司经理。1993年,由上杭县矿产公司改组而成的紫金矿业公司开始对紫金山进行开发。按照设计院设计,紫金山矿床进行全泥氰化,预算总投资需2900万元。这对于当时的紫金来说,几乎是天文数字。最终,陈景河未受限于“南方潮湿多雨、紫金山地形险要,不适合采用堆浸工艺的常规判断”,根据紫金山金矿的矿石特点,大胆选用了投资额低、生产成本低的堆浸工艺,用700万元建成了年处理矿石5万吨规模的矿山。
之后从1996年到2000年,紫金山依靠自身发展的积累,进行了二、三、四期技改,迅速做大做强,成为中国单体矿山保有可利用储量最大、采选规模最大、黄金产量最大、矿石入选品位最低、单位矿石处理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的黄金矿山。
2000年,紫金矿业初具实力、且在黄金行业内拥有了较高知名度,陈景河适时提出了“国内黄金行业领先-国内矿业领先-进入国际矿业先进行列”的三步发展战略,率领紫金人果断地“走出去”,到贵州、吉林、新疆等地参与矿山开发,抢得了占有资源的先机。
陈景河亲自策划了公司的几次改制工作,最终于2003年12月23日成功在香港上市,搭建起通向资本市场的桥梁。借助上市公司的严格要求,紫金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了企业管理体系,迎来了更加飞速的发展时期。
如今,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本土、新疆、贵州、内蒙、吉林、青海、西藏、黑龙江以及河南等二十多个省和海外七个国家投资组建了近百家下属公司;成为国内著名的黄金矿业企业。2006年位居《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排行榜第17位、最具有投资价值的海外上市公司第16位(矿业企业第1位);2007年位居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榜第二位。
2006~2007年,紫金矿业集团的国际化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股权受让方式控股蒙古纳日陶勒盖金矿、越南大班铅锌矿和周边的铁矿,入股英国伦敦上市公司Ridge Mining成为其最大股东;尤其以要约方式成功收购英国伦敦上市公司蒙特瑞科,创中国公司以全面要约方式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第一例,以及中国收购英国上市公司的第一例。
陈景河和“紫金现象”、“紫金速度”一起,在业界被广泛关注,并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2007年,《环球企业家》杂志将陈景河列为“2006推动中国商业国际化25人”之一。
陈景河是专家型的企业家,是紫金大多数大型项目科技攻关及其工程化的组织者、实施者,技术方案的提出者、实施过程中重要问题的解决者。陈景河有着远大的抱负,以“矿业立企,报国惠民”为宗旨,瞄准创建“高技术效益型特大国际矿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欲创“百年紫金”!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地处闽西革命老区上杭县的一家大型国有控股矿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第二大矿产铜生产企业、第六大锌生产企业和中国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企业之一,位居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度全球500强企业(市值)排行榜第243名、美国《福布斯》全球2000强企业第1128名。
曾经《中国有色金属报》形容紫金矿业是 沉睡了一千多年的福建上杭紫金山金铜矿,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在追求卓越理念的引领下,插上腾飞的翅膀,跃入全国黄金行业单位建设投资最少、发展速度最快、资源利用水平最高、采选规模和黄金产量最大、产品质量和效益最好的知名企业行列。
人才兴企 技术创新
众所周知,矿山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效益难以预测。紫金山金矿建设初期,前景不被看好,公司发起的集资募股活动和者甚少。省内一家主管单位参与集资的人数不足三分之一。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上溯一千多年前,南宋的朝廷命官曾在此监督冶金,虽有百多两黄金产出和上贡,但很快就偃旗息鼓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地质部门四次进山勘探,发现紫金山主峰附近有金铜矿床,标高600米以上是金矿床,600米以下是铜矿床,人们形象的称之为“金帽铜体”。要开发这里的金铜矿必先开发金矿。然而土地爷献出的地质指标却是符合工业开采的黄金只有5吨多。专家认为该矿品位低、矿体数量多、储量小、采选难度大、效益不理想,开采价值不大,因而谁也不敢冒然开发。20世纪90年代初期上杭县政府任命曾在紫金山勘探长达10年之久的地质分队长、当时地矿部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陈景河同志主持开发紫金山的工作。陈景河深知这里的矿山地质情况,他认为这里的金矿床有无开发价值关键在于选矿工艺路线,引进堆浸选矿工艺,是投资省、见效快的好办法。当时有些资深专家担心,堆浸工艺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虽然比较适用于我国的西北部矿山的地理条件,但在南方潮湿多雨、地形复杂的矿山尚无人应用过,能行吗?在人们疑虑之际,矿领导者们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于1992年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展开了堆浸提金中间试验并获得成功,处理矿石量2012吨,品位2.55克/吨,回收成品金3780克,总回收率达73.68%。为紫金山低品位金矿开发创造了先决条件。1993年,这里获准建设年处理矿石5万吨的金矿,紫金山金矿的开发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几年过去了,紫金山金矿开发者们创新的原矿破碎、筛分、洗矿、细粒重选、炭浆、粗粒级堆浸组合提金工艺,日臻完善,入选矿石边界品位一降再降,从1克/吨多降到0.7克/吨、0.5克/吨、0.3克/吨,有工业开发价值的黄金储量也从5.024吨上升到150吨和200多吨。 没有金刚钻咋干瓷器活?紫金矿业领导者们从建矿起就把人才兴企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来抓,先后引进博士10名,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71名,极大地提升了技术攻关和创新能力。2001年,公司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几年来,先后有10多项科研成果获原国家经贸委科技进步特别奖、一等奖,20多个成果获省部级奖,企业拥有4项发明专利,正在申报的还有5项,这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7年12月17日,这里实施了千吨级炸药定向抛掷大爆破,掀开山顶30至50 米的废土石层,顺利实现了从洞采到露采的转变,节约了半年的废土石剥离时间和1000多万元的剥离费用,还创造了亚洲爆破史上规模最大的奇迹,技术攻关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极限品位的废矿,也能变废为宝。含金量0.3克/吨以下的废土矿被拉到拦渣坝后侧进行堆浸,既加厚了坝体,又回收了黄金900多公斤,相当于在废矿堆中建设了一个中型黄金矿山;湿法提铜工艺技术的开发成功,开创了中国细菌炼铜技术先河,为日后大规模开发紫金山铜矿奠定了技术基础;黄金冶炼厂萃取快速提纯黄金工艺,使日产黄金提高到100公斤以上,纯度达99.998%。 墙内开花,墙外飘香。贵州水银洞金矿加拿大丹斯通公司在此开发多年,因无法选冶这里的“卡林”型矿,而不得不放弃。2001年紫金山金矿控股该矿后,通过技术攻关,利用常压化学催化预氧化技术,选冶回收率提高到90.66%,产金500公斤,当年赢利2000多万元。新疆阿勒舍大铜矿属高硫多金属矿,矿物粒度微细,分离难度大,选矿药剂需购买别人的专利,价格昂贵也无法保证按时供货,因此,影响该矿迟迟未能开采。紫金矿业控股该矿后,从10多种常规药剂中筛选出2至3种浮选剂,效果甚佳。通过优化设计,仅用4亿多元完成了原计划需要投资8亿多元的建设项目,生产能力也提高了33%,投产后每年创利税预计可达1.5亿元以上。
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
走近采场的半山腰,一排特大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红色标语牌映入眼帘,强烈告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紫金山金铜矿位于上杭县城上游的汀江河畔,山高壁陡,金矿贮存在海拔600米,方园5平方公里的山峦中,矿石总量达数亿吨,若干年内,不但要把如此巨大数量的矿石底朝天地掀开来,经过破碎堆浸、冶炼,特别是每年要用千吨剧毒的氢化钠溶液喷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和环境污染等,后果不堪设想。矿领导有一句行话:“黄金有价,环保无价。”建矿以来,他们一直实践这句诺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环保设施建设与工程项目建设“三同时”,不留尾巴。10多年来,先后投入9000多万元资金,搞环保建设和治理。在一至四期工程中先后建了8座拦渣坝,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在采场,对稳定边坡进行植被的恢复,仅2004年就植花木16.2万株,植草皮6.31万平方米,点播种籽15.73万平方米,形成了林、草、矿三位一体的复合绿色生态体系。在实现防治污染从末端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中,一大批环保科研项目的研究成功和实施,极大地提高了紫金矿业科技环保的含金量。《含金固体废弃综合利用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五”火炬计划,并列入国家“二五”环保规划重点工程。该项目利用矿石可选性好的特点,采用先进的联合选矿工艺,使极低品位矿石得到充分回收利用,减少了剥离土的产生,达到科学合理处理固体废弃物。在冶炼提金上,自行研制无氰高温高压解吸——电解湿法冶炼工艺,做到清洁生产和无污染;与中国环科院合作的《紫金山金矿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规划研究》课题,已提交成果;承接国家科技部下达的《黄金生产废水废气零排放技术应用》推广项目,正在完善;与各科研部门合作的生态恢复研究试验也在全面进行之中。高科技的环保技术、健全的环保机构、严密的环保考核制度,以及废水零排放和循环利用,使汀江水的水质经上级环保部门的多次检测,没有发生任何变化。2004年,紫金矿业集团经国家旅游局批准,开办了工业生态旅游区,使到此旅游的游客,不仅可以看到千山含翠万壑新的紫金山,还可以看到美不胜收的金条、金块、金砖的生产全过程,真可谓大开眼界啊! 紫金矿业领导们告诉记者,科技创新是企业的开发线,生态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资源利用是企业的发展线。单一的矿山资源贮量再大也有枯竭的一天。未雨绸缪才是关键。
救援队员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
人民好紫金 救灾急先锋
由于灾区投入救灾的设备不足,作为舟曲救援现场唯一一家由企业组织重装备参与救灾的紫金矿业救援队,因机械专业人员技术过硬、挖掘效率高,成为当地受灾群众精神的寄托,往往一个挖掘现场没结束,几个甚至十几个受灾群众迫切地前来求救。
截止16日,紫金矿业救援队共挖掘被埋民房5处,发现并取出9具罹难群众遗体及大量贵重财物。
救灾过程中,灾区群众送饮料、送食品,当群众看到亲人被紫金矿业救援队发现后,流着泪真诚地说:“人民好紫金,救灾急先锋”。
(福建省海峡品牌发展研究院新闻中心 陈媛洁)
|